作者:李飞飞(美籍华人)
译者:赵灿
出版社: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索书号:K837.12/L151
馆藏地点:龙泉校区综合一库
作者简介:
美国国家工程院、国家医学院、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,现代人工智能的关键催化剂ImageNet创建者,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首任红杉讲席教授,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(HAI)联合院长,前谷歌副总裁、谷歌云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首席科学家,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第七任主任,《时代》“百大AI影响力人物”。
1976年出生于中国北京,长于成都;1992年随家人赴美;1995年被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专业以全额奖学金录取;2005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;2009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ImageNet的初始版本,包含1500万张图片,涵盖了2.2万个不同类别;2012年在她发起举办的ImageNet大型视觉识别挑战赛第三届比赛上,神经网络算法AlexNet识别准确率高达85%,开启了新一轮深度学习革命。
内容简介:
《我看见的世界》既是李飞飞的个人史,也是一部波澜壮阔、跌宕起伏的人工智能发展史。
在这本书里,李飞飞回忆了自己从底层移民成长到顶尖科学家的经历。她度过了困顿艰辛的青少年时代,但对科学的热爱不断激励着她持续追寻人生的“北极星”,并最终走进科学的殿堂。
当李飞飞和家人努力适应在美国的生活时,恰逢现代人工智能开始不断取得突破。她不断开启新的科学征程,并确立了自己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科学使命,取得了非凡的成就。在这本书里,她详细记录了这些重大时刻的关键细节。同时,李飞飞也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警醒,核心就是“以人为本”,让人工智能真正推动人类的发展,而不是成为威胁。
推荐理由:
1. 励志性:底层移民逆袭的真实故事,展现女性在科学界的突破。
2. 科学启蒙:用通俗语言解释AI关键技术(如计算机视觉),适合非专业读者。
3. 思想深度:超越技术层面,探讨科技如何服务人类社会。
4. 豆瓣2024年度读书榜单排名:第4名。
好句摘抄:
1. “科学探索的本质,不是寻找答案,而是学习如何提出问题。”
2. “在ImageNet之前,计算机是‘瞎子’;而教会它们‘看’的世界,首先需要我们去看见它们看不见的角落。”
3. “AI没有意识,但它像一面镜子,反射出人类全部的偏见与光芒。”
4. “移民的身份让我永远站在边界上观察——既是科学的 insider,也是文化的 outsider。”
5. “真正的智能,不仅是算法的高效,更是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与共情。”
(部分内容引用自“豆瓣”)
编辑:保 婧
初审:米 雪
复审:全 玲
终审:黎乾坤